廣東“國安全五條”細則日前率先落地,細則一出便備受爭議。業內預計,本輪調控力度究竟如何,還要看京、滬、深等多個一線城市細則出臺後再做打算。而相比之前二手房市場的火爆情況,近日二手房交易也逐漸降溫,觀望情緒漸高。 廣東細則率先落地遭爭議 “20%個稅沒說如何執行”、“房產稅及一、二套房貸政策被‘雪藏’、“低於預期設想&rdqu衛生o;。日前,首個地方版“國五條”細則正式落地後備受爭議。廣東省政府發佈“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繼衛生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”(以下簡稱“通知”),通知要求廣州、深圳兩地需於3月底前公佈房價控制目標,並明確指出,至2013年底廣東全省地級以上城市(含順德區)完成住房信息聯網工作。但通知並未對限價目標、二手房交易征20%個稅如何操作等焦點問題做出明確規定。 在限購方面該細則指出,廣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佛山要繼續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政策,原出臺的住房限購政策與國辦發〔2013〕17號文要求不符的,應立即調整並應嚴格把關。同時需嚴格執行國辦發〔2013〕17號文關於出售自有住房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規定。值得註意的是,這是首次對廣州和深圳兩大一線城市實施限購食品、限價的“雙限”政策。 “廣東推出粵版‘國五條’次日,地產股在大盤下跌背景下未降反漲,這是繼續看好後市的體現。”業內人士表示,該細則內容避重就輕、模棱兩可,執行上有差別化,實質性“殺傷力”有限,力度小做爰全過程的視頻於市場預期。 亞太城市房地產業協會會長謝逸楓認為,廣東版“國五條”並無調控房價誠意、並無調控政策新意。作為全國食品首個落地的地方版細則,廣東版調控的總基調是“保大於壓”,房產稅全面擴容難、重新強調瞭價格控制目標、個稅20%和限購升級的政策局限於小部分城市,並把細則執行的制定權下放到地方城市,這說明重要的政策執行存在懸念。謝逸楓認為,涉及市民普遍關註的諸如“個稅、限購、房貸”等關鍵性問題被“雪藏”,而內容又缺乏地方實際可操作性,重要政策的制定權與落實權之間存在“踢足球”的嫌疑。
|